[attach]139514116[/attach]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vWYNMGagHY
當你發現一首歌曲,能夠如此完美表達生命及它的反覆無常時,你會怎麼做?你會四處宣傳給所有認識的人,還是自己一個人聽?或者只讓你信任的朋友圈知道有這首歌?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,因為在任何情況下,它絕對是一首令人難以置信的作品。它擁有救人一命的力量。
1993年8月,《Art of Life》由大西洋唱片公司發行。這張專輯由X JAPAN的鼓手、鋼琴手和主要詞曲作者林佳樹(Yoshiki Hayashi,簡稱YOSHIKI)創作。這是X JAPAN目前為止最不拘一格、最前衛的歌曲,也是他們唯一一張只收錄一首歌曲的專輯。不出所料,這部大師級的傑作只在現場演奏過幾次,其中兩場完整演出後來以DVD/VHS的形式發行。
《Art of Life》有太多元素讓它這麼與眾不同。可以這麼說,要聽懂它,你真的要好好用耳朵來分析它、吸收它。但這不是說你可以分段跳著聽。因為從每一句歌詞的意義上來說,《Art of Life》是一部非常連貫而流暢的音樂神作,首尾呼應,完美銜接,前所未見。
開頭的方式極其輕柔順滑,歌曲前3分鐘僅由皇家愛樂樂團、一架鋼琴,以及與歌曲一起錄製的一條原聲吉他音軌演奏,伴隨著主唱出山利三(Toshimitsu Deyama,簡稱TOSHI)的優美聲樂,他為歌曲引入了情感和整體輪廓。在前幾分鐘唱出的這些歌詞,其實就已經真正代表了整首歌曲,人們不禁會注意到這些詞,與後半部分感覺有點相似,而伴奏的樂器卻是不斷變化的。立即顯現的主題包括孤獨("沙漠玫瑰/為何你孤獨的活著")、認知扭曲("我只能看見灰冷的沙淹沒了一切")以及絕望("如果這只是夢/現在就喚醒我吧/如果這就是現實/那就殺了我吧"),更加重要的是痛苦("我的心因痛苦而吶喊")("這無窮無盡的傷痛")、逃避("我只想逃")("無處可躲")還有死亡("我願帶你離開此生")("那就殺了我吧"),並與其它主題交織在一起,進一步強調它們。
然而,貫穿整首歌的核心則是"我四處徘徊/尋找自我"這一句歌詞,〈Art of Life〉從頭到尾都是關於「尋找自我」的腦內風暴。主角一開始就陷入了「存在焦慮」,他不知道自己是誰,顯然經歷了非常嚴重的心理創傷或悲劇。
在這簡短的鋪墊之後,我們馬上就置身於歌曲的主要部分,首先聽到的是YOSHIKI出色的鼓技,他不需要任何熱身就直接開始。並加入吉他伴奏,由松本秀人(Hideto Matsumoto,簡稱HIDE)和石塚智昭(Tomoaki Ishizuka,簡稱PATA)分別擔任主奏和節奏吉他,這兩個人技巧優異,在半分鐘的時間裡完全交織在一起,一直到YOSHIKI開始真正收緊節奏,兩位吉他手也開始走上了第一段獨奏。TOSHI的聲音在4分鐘後再次返回,他也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。這裡顯現的新主題是恐懼("凝視這個世界/只有恐懼籠罩著我")、隔離/否認("我在心中築起高牆/我要隱藏我的情感")以及愛("我不願失去的是「愛」"),這些都是歌曲餘下部分的另一個主題,而他的歌聲逐漸變得更加強烈,明顯意味著其它主題也正在變得巨大。此時,管弦樂團的存在已經遭到壓制,真的強調了歌曲開頭的主題,但當我們仔細聽時,還是能夠感受到管弦樂的存在。另外,貝斯手森江博(Hiroshi Morie,簡稱HEATH)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,他的貝斯旋律線始終貫穿著,在整首歌裡面不斷演變。
如預期般,管弦樂不會被壓制太久,就在5分鐘後,它們的音量就變得跟X JAPAN的樂器組一樣大聲,直接替歌曲氛圍增色了不少。尤其是歌詞"我的情感漸失生命的色彩/我心已死"和"我高聲尖叫/瘋狂佔據了我",再一次突顯了歌裡面所表現的絕望感。
歌曲進行到5分半鐘後,我們首次聽到一系列念口白的女聲,給聽眾帶來一種陰森的感覺,而這種效果在整首歌裡面還會反覆出現。這裡顯現的新主題是自我毀滅("所有能看見的存在/你都必須消滅/夢、現實、回憶/還有你自己")。這些口白乍聽之下似乎是營造氛圍的,有時甚至令人毛骨悚然,但它們有助於突顯歌裡面的其它主題(絕望、瘋狂等),同時也象徵主角的心魔或另一個人格("在我心中反映出另一個自己")。
歌曲在女聲停止念白後,迅速把舞台交給了HIDE和PATA,兩位吉他手分別進行獨奏和Riff段落,這代表主角正與自己的心魔較勁,而管弦樂團和鼓手YOSHIKI則在背景伴奏。第二段吉他獨奏結束後,顯現的新主題是瘋狂("我開始失去控制")("沒人能阻止我變得瘋狂")。歌曲速度比之前更快,管弦樂在背景中也變得更加明顯。7分半鐘之後,展開第三段簡短的吉他獨奏。與先前不同,就在吉他獨奏開始的瞬間,念口白的女聲也同時出現,兩者的音量也勢均力敵。這次顯現的主題是憎恨("刺穿滿懷恨意的人偶")。此處有個細節,前面是先女聲再接吉他獨奏,而這裡已是兩者並行,吉他獨奏也拉了很多較薄弱的長音,象徵心魔開始吞噬了主角。這種喻意在後面還會發生多次變化。
大約在第8分鐘的時候,我們聽到了一個鍵盤段落。接著,前副歌開始了,就是歌曲名字所謂的"生命的藝術"。這一段變奏在整首歌裡反覆出現,它們都重複著第一句"我相信這瘋狂的當下",同時開始描繪「生命的藝術」主題(另一個例子是"瘋狂之刃刺穿了夢境"),以及TOSHI唱出"但我想追回我的愛"、"但我無法撫平這痛苦而破碎的心/無法活下去,也無法一死了之/我只能淚流不止"等詞,重申「愛」與「生命的藝術」主題。我們可以看到主角並不是真心想死。第一次前副歌結束後,歌曲再次加速,再度把舞台交給了HIDE和PATA。而第四段獨奏更緊迫、更尖囂(增加了三連音與高把位的比重),也更加漫長,象徵來自內心深處的尖叫,兩位吉他手交替呈現掙扎與窒息感,以及主角內心的來回變化。
到了12:40,吉他之間的較量結束了,我們聽到了經典的歌詞"心中所有的愛與悲傷都已融化",絕望感再次籠罩。不過"我想感受自己活著的生命/我想要跨越這堵高牆"也讓我們看到主角還有一絲決心和希望。X JAPAN全體成員暫離了舞台,只剩下管弦樂團。然而心魔不放過他,大約到13:40處,念口白的女聲再度出現,幾乎霸佔了整個舞台,比之前更加陰森,而且這一次是多層次的心魔,絕對不只一個女人在說話,並且有著"血"、"繞在頸上的繩索"、"自殺"等字眼,催促著主角自我了結,也重申了自我毀滅的主題。所有這些低聲呢喃同時從不同的方向、不斷朝你撲面襲來,並且用命令式的口吻,教唆並訓斥著主角。當她們行將結束,正好在"而你正試著要殺死我"這句令人渾身發毛的念白幾乎完全被淹沒之際,鼓和吉他不等她們說完,再次全力啟動,同時又來了一段副歌,這次伴隨著"不能讓我的心殺了我"、"生命的藝術/我試著阻止自我毀滅"的歌詞,它們還會在歌曲後段重複出現。這裡的最後幾句歌詞是"我想知道我活著的意義/我該試著活下去嗎/我該試著去實現我夢想中的愛嗎",而"夢"這個詞最後被TOSHI拉了一個幾秒鐘的長音,管弦樂團也跟他一起退出舞台。第一樂章結束。
現在剛過15分鐘,"夢"就是這首歌的一半象徵,詮釋了夢境的典型起伏(這部分由強勁有力的鼓點、管弦樂團、迅猛的電吉他聲和歌聲交織所展現),夢境詭譎且令人不安的怪異性(時不時出現的陰森念白),以及夢境的主題(換句話說,人們經常會夢到自己的恐懼,在這首歌的情況下,是孤獨、絕望和死亡的主題)。在這一刻,不只是主角,我們這些聽眾也將從夢中甦醒,但需要經歷接下來的部分才能完全清醒過來,最終重新回憶起自己是誰。
接下來是鋼琴獨奏,也是主角擺脫心魔並清醒過來的必要歷程,以弦樂中的最後一個音符開始,這個音符在最後幾秒鐘一直持續著,然後舞台上只剩下一架鋼琴,獨自進行接下來的部分。這可不是普通的獨奏,它們已經到了無法用言語描述的超現實境界。
第二樂章以簡單的旋律開頭,左手彈幾個音符,右手彈幾個音符。漸漸的,左手加入更多和聲,並在右手彈奏時切換到和弦。在超過16分鐘的時候,手指快速彈著一個接一個音符,預示著一場即將發生的事件,但仍然保持著和諧。聲音變得越來越大,越來越快,直到18分鐘前,它開始變得瀕臨混亂,唯一能阻止它崩潰的,只有和諧的基調。在此之後,一隻手開始肆意衝撞,幾乎偏離了原本的方向,而另一隻手則拼命試著保持和諧。半分鐘過後,這個模進幾乎變得難以跟隨了,再過半分鐘,它更像是一把大錘在敲打鋼琴,而不是YOSHIKI的手指。在20分鐘的時候,有幾秒鐘,感覺混亂要平息了,但現實卻遠非如此。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寧靜的暴風眼。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,也就是暴風眼的中心,我們聽到獨奏開始自我複製,不過卻是來自另一架鋼琴。同時,混亂還在繼續,但它也不是只從單一方向出現,更像是在伺機闖入聽眾現在所處的堡壘,並隨機的刺向鋼琴。
21:40剛過,救贖終於來臨。原本看似永無休止的折磨現在終於看見盡頭,因為管弦樂團的弦樂突然又重新開始奏鳴,像是不知從何處湧現的奇蹟,絲毫不受鋼琴混亂和絕望的影響。22分鐘時,窮途末路的鋼琴做出最後的盲目嘗試,這股混亂甚至還開始發出一系列走音的音符,試著模仿開頭的簡單旋律,但已經太遲了,彷彿已經筋疲力盡。近8分鐘的狂風暴雨即將結束。
雖然乍聽之下與真實情況相反,但鋼琴獨奏確實是《Art of Life》中最關鍵的部分之一。先撇開象徵意義不談,如果只聽音符的話,本質上這只是一位精神病鋼琴家彈的混亂模進。但是!當我們開始從詩意的角度去理解時,它的真實意義就浮現了。這一開始很難明白,需要多聽幾次才能真正理解。這段鋼琴獨奏代表了愛、人生的各種打擊和憎恨,確實是生命中主要情感的體現,既有微妙隱蔽的情感,也有顯而易見的情感。在完美的和諧卻也完美的混亂當中,它們展現了生命、生存與生活本身的真面目。平緩的開頭象徵了人類出生後美好生活的一切,一個無名的嬰孩只是一個簡單而純淨的生物。在成長過程中,這個孩子獲得了關於世界的經驗和知識,並在青春期開始學習處理衝突(和諧的散失,混亂的開始,以及鋼琴的破碎音符)。當青少年時期結束時,衝突再次浮現,這一次他已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壯。但隨著生命的邪惡本質(透過憎恨和憤怒),衝突也變得更加劇烈而複雜,和諧的鋼琴逐漸偏離正軌,進入越來越混亂的狂風暴雨中。當一切似乎已經結束時,又會冒出新問題,而這次輪到第三方(先是弦樂器,後來是整個管弦樂團)介入,制止混亂。只有做到這一點,生活才能如常繼續。
約23分鐘左右,木管樂器加入弦樂,它們共同抵擋並淹沒了那架漸行漸遠的混亂鋼琴。管弦樂團收復了舞台,帶來撫慰人心的和諧之聲,綻放出美麗的光芒,令主角和所有的聽眾都如釋重負,沐浴在它療癒的能量之中。這一段驅逐鋼琴並拯救舞台的雄偉管弦樂,恰恰象徵了「愛」,也是人類所有情感中最偉大、最寬容、最光明的力量。24:20左右,一聲仰天長嘯的電吉他聲,如同被壓抑許久的心靈終於獲得釋放,主角劃破了自己設下的一道道枷鎖和障礙,繼續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。自此之後,第三樂章的歌詞也開始改變。
當X JAPAN的樂器重新奏響,就好像生活又回歸正軌一樣。跟歌曲開頭的時候一樣,它們根本不需要事先練習或熱身,就能迎戰這頭巨獸。甚至TOSHI再次出現時也沒有溫和的起頭,他一上來就唱得毫不留情,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。顯然這就是「愛」所帶來的勇氣與力量。而代表「愛」的管弦樂團現在也變得更強大,歌聲也更有力。這就是人生,是和諧與混亂並存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體現。但與生活不同的是,夢境實際上是一種幻覺,相較於生活,它幾乎是黯淡且單色調的,是對現實的真實反映。夢境是限制,生活是自由。正如TOSHI唱的"沒有人能阻止我奔向自由/無論你多想在你的世界裡囚禁我"。而"我摧毀心中的高牆/我想釋放我的情感"也與第一樂章的歌詞完全相反,當初築牆是出於恐懼,而現在主角下定決心面對現實,要在恐懼中尋找自由。這也是最後一個新主題:「接受」。他開始承認自己"像隨時間飄盪的懸絲傀儡"、"意志模糊的我",並且"徘徊在夢之海裡,丟失了初心"。
主角已經察覺自己的心魔使他瘋狂,而且灌輸著謊言,導致他看不見真相。26分半鐘,先前一直被念白女聲糾纏的吉他獨奏返回,但這次女聲(心魔)已不復存在,同時也暗示主角獲得了心靈的自由。在歌曲末尾,TOSHI唱出了最後的副歌,比前面其它所有副歌都慢。之前的"生命的藝術/我試著阻止自我毀滅"回歸,但是不再企圖自我毀滅了,而是蛻變為"一顆永遠滴著血的心"。最後一段副歌,是整首歌裡面最和諧、最徐緩的器樂,唱著"生命的藝術/一顆永遠滴著血的心/你永遠不放棄最後一口氣/好想活下去/不能讓我的心殺了我/我感覺到了/一朵玫瑰正吐露著愛/就在我的生命中"。主角憶起第一句歌詞提到的玫瑰,他領悟到「生命的藝術」就是決定好好活著,那朵玫瑰實際上就是他的理智,而「愛」是唯一可能的救贖,也是打破這個死循環的唯一解。
雖然我們不知道主角的結局,但至少他已經找回自己。最後一個詞"生命",就像在鋼琴獨奏出現之前的詞"夢"一樣,盡可能拉出一個長音,這次,TOSHI沒有任何樂器的支持,顯現了歌曲的最後象徵意義 —— 在生命結束時,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(2001年的電影《怵目驚魂28天》中曾說過一句類似的台詞:「地球上每個生物都是獨自死去的」)。最後一個詞,就像在15分鐘的標記一樣,代表後半部分歌曲的主題 —— 生命。
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,《Art of Life》都是完美無缺的。要是有首歌你能天天聽而不覺得膩,就算聽一輩子都不會感到厭煩,那就是這首歌。它以各種方式一次又一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因為確實就如它的名字一樣:這是對生命藝術的音樂表達。充滿了象徵性、二元性與對立:生與死、愛與恨、男與女、理智與心魔、夢境與現實、過去與未來、禁錮與自由、絕望與希望、否認與接受、衝突與和諧、破壞與創造、迷惘與決心、謊言與真相、磨難與救贖、古典與金屬、鋼琴獨奏對決的兩隻手。如果你自認喜歡聽音樂,那你至少要在斷氣之前把這首神曲聽個幾遍。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409.file-static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