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樹木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木材中,是天然的固碳模式之一。科學家根據樹木所產生的木材類型將它們分為生長速度較快的軟木(例如松樹、冷杉)和需要數十年卻也因此質地較緻密的硬木(例如橡樹、楓樹)。
鬱金香樹是固碳高手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在美國中大西洋地區,以北美鵝掌楸(Liriodendron tulipifera,俗稱的鬱金香樹)為主的森林,儲存的碳量是其他種類樹木主導的森林的 2~6 倍。這個物種與其近親鵝掌楸(Liriodendron chinense,即中國地區的馬褂木),都屬於可追溯至 5000 萬至 3000 萬年前的古老樹種,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劇烈,只有這兩個物種存活下來,這可能是這些樹木捕獲碳能力如此出色的原因。
鬱金香樹剛柔並濟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與傳統方法不同,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保留了木材中的水分,忠實呈現活體木材結構,並藉由低溫掃描電子顯微鏡,觀察到鬱金香木材在結構上的獨特性。實驗結果在《新植物學家》(New Phytologist)揭露了鬱金香木的纖維直徑介於軟木(纖維直徑約為 28 奈米)和硬木(纖維直徑約為 16 奈米)之間,使科學家重新定義了一個全新的分類:中木(纖維直徑約為 22 奈米)。
中木:碳捕捉的超級樹種?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鬱金香樹的木材之所以如此獨特,可能與數百萬年前的大氣變化有關。當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 1000ppm 下降至 500ppm,促使鬱金香樹發展出高效的碳補存機制,在現今的環境正好發揮它們餓碳(carbon-hungry)的特性,成為當代的碳捕存樹王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這項發現除了提醒我們,面對不曾深入研究的樹木時,不能以傳統的軟木或硬木分類來簡單歸類。鬱金香樹的「中木」結構也暗示,可能還有更多未被發現的木材類型存在,這些新發現將為我們對抗氣候變遷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希望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資料來源: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409.file-static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