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(健康與保養)[忽冷忽熱「濕疹」困擾無所不在!醫籲:及早就醫避免惡化][奇摩新聞][114.5.19]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y8qc2gk91    時間: 昨天 16:35 PM     標題: (健康與保養)[忽冷忽熱「濕疹」困擾無所不在!醫籲:及早就醫避免惡化][奇摩新聞][114.5.19]

在季節交替,氣溫與濕度劇烈變化的時期,對於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來說,可能加重皮膚的不適,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林佳萱提醒,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友,應注意天氣變化對皮膚的影響,及早預防和治療,能減少濕疹的發生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,保持皮膚健康。
忽冷忽熱、時而降雨時而大晴天,近期門診中出現許多因皮膚發紅、搔癢,甚至抓到破皮感染的病人,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林佳萱表示,氣溫與濕度的劇變使皮膚屏障變得脆弱,水分流失,導致皮膚乾燥,甚至出現微小破損,成為過敏原與刺激物進入皮膚的通道,引起發炎反應。患者不分年紀,從小朋友到年長者都有。
林佳萱指出,皮膚疾病的惡化可以分為「外因性」和「內因性」。外因性包括氣溫、濕度的變化、紫外線曝曬等外部環境因素,這些都會損害皮膚屏障,導致水分流失及乾燥。另外,換季時空氣中塵蟎、花粉、黴菌孢子等過敏源濃度上升,增加對皮膚的刺激。內因性則與遺傳的過敏體質及自身的免疫狀態有關,包含季節交替期間,體內的荷爾蒙波動、自律神經系統等也可能影響免疫系統,使發炎反應更加明顯。
「濕疹是一個總稱,指的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發炎反應。」林佳萱醫師說,症狀包括紅癢、脫皮及水泡等,可能是急性或慢性,而異位性皮膚炎則是與遺傳性過敏體質有關的特定型態的慢性濕疹,常與氣喘及過敏性鼻炎一起出現。異位性皮膚炎在嬰幼兒期常出現於臉上或手肘、膝蓋等肢體的伸側,到了兒童期之後則會慢慢轉變成好發於脖子、手肘窩、膝窩等處,病灶容易反覆發作。林醫師也提醒,若是出現搔癢難耐的病灶,影響生活、工作或睡眠,應及早就醫,避免病灶範圍持續擴大,或抓破皮膚、出現滲液,導致傷口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。
對於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,林佳萱醫師表示,第一線治療包括保濕藥膏、外用類固醇藥膏、免疫調節劑藥膏,以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止癢,並可搭配窄波段UVB 311 nm紫外線光療。對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,亦可考慮短期使用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。針對極度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可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、皮下注射生物製劑杜避炎(dupilumab),以及最新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 Janus激酶抑制劑(JAK inhibitors)來治療,成效十分良好,且無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。
林佳萱也分享預防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保養的秘訣:
林佳萱也提到,隨著醫學的進步,現在治療濕疹和異位性皮膚炎的方法越來越多樣且十分有效,建議病人及早就醫,尋求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協助,避免病情惡化,重拾健康美麗的肌膚。

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409.file-static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